中医治疗糖尿病小妙招,潼南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唐丹为您解读!

上游新闻   2023-08-16 14:13:29

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,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、肾功能衰竭、心力衰竭、截肢、失明、死亡的重要原因,目前全球的患病率急剧上升,我国的患病率达11.2%,居世界首位,及早筛查和诊断糖尿病,并进行积极干预,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。


(资料图)

如何预防、治疗糖尿病?本期我们邀请到潼南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唐丹,为大家科普糖尿病有关知识。

唐丹,中共党员,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,潼南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。主持1项市级科研课题,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申报专利2项,曾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、呼吸科、肾内科及重医附二院肝病科进修学习,擅长运用中西医治疗糖尿病、糖尿病肾病、甲状腺疾病、痛风、老年病、肿瘤等疾病。曾获“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”、潼南区首届“最美健康卫士”,多次获潼南区中医院先进个人、先进医务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中层干部等称号。

糖尿病是什么?有哪些临床特征?

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(或)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,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。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“三多一少”,即多饮、多尿、多食和体重下降,以及血糖高、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,糖尿病的诊断标准:

1.空腹血糖:空腹血糖≥7.0mmol/L;

2.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: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;

3.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:HbA1c≥6.5%。

糖尿病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,导致眼、肾、神经、心脏、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、功能减退及衰竭,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。早期诊断、规范的综合治疗和规律随访可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。

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何特色?

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“消渴”的范畴,阴虚为本,燥热为标,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。中医四诊合参,辨证分型,对症治疗。如果出现口渴、多饮、口舌干燥、烦热、多汗为主症,以滋阴清热、润肺止咳为治则,用消渴方加减;如果出现多食易饥、口渴、形体消瘦,以清胃泻火、养阴增液为主,玉女煎加减;如果出现小便量多、腰膝酸软,用六味地黄丸加减。血瘀贯穿糖尿病的始终,活血化瘀适合糖尿病所有的证型,需要加服活血化瘀的药物,如三七、丹参等。

糖尿病的中医特色治疗:

(一)艾灸治疗

1.主穴:关元、气海、胰俞(即胃管下俞)、三焦俞、阳池、足三里、三阴交;

2.配穴:多饮者可加肺俞;多食消瘦者可加中脘、胃俞;多尿者可加俞门、肾俞、中极。

(二)按摩治疗

1.按压天柱、肺俞、厥阴俞、肝俞、胆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膀胱俞各30~50次,力度以胀痛为宜;

2.捏按足部的阴陵泉、三阴交、阳陵泉、足三里和手部的手三里、曲池各50~100次,力度稍重;

3.掐按手掌心的劳宫穴100次,力度稍重,以胀痛为宜。

(三)针刺治疗

1.上消:选大椎、肺俞、鱼际、合谷、太渊、金律、玉液;

2.中消:选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内庭、曲池、合谷;

3.下消:选肾俞、肝俞、关元、三阴交、太溪、合谷;

4.配合耳穴:胰、内分泌、肺、渴点、饥点、胃、肾、膀胱。

如何预防糖尿病?

生活方式的干预,如控制体重、饮食、戒烟、适当运动等均有利于预防糖尿病,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,首先应该科学规律地生活,不要吃高热量食物,最好每日三餐,每餐主食不要超过100克,不要吃地瓜、土豆、粉条等含淀粉多的食物,不要吃油炸食物。其次每天要适当运动,尽量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,这样就能远离糖尿病。糖尿病预防重点在于“管住嘴,迈开腿”,控制好饮食,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。在饮食方面,尽量不要吃甜食,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,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。同时要控制体重,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。最后定期监测血糖,使血糖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。

(整理/曾汉卿)

编辑:向娇

责编:黄蔷

审核:赵蕾